健身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城市变花房,花却枯萎了
TUhjnbcbe - 2024/3/3 17:11:00

城市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,是人类文明高度集中的场所,和乡村聚落相比,城市聚落的人口数量更多,人口更为密集。在城市中,人类主要从事非农产业,也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,人类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,会极大的改变所在地区的地形、地貌、自然植被、河流水文、气候等自然要素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城市气候你们知道吗?

由于城市中众多建筑物构成了特殊的“地面”,人口又高度密集,高强度的经济活动会消耗大量的燃料,释放出无数的有害气体和粉尘。这些连同其他的人类生产和生活,会改变该地区原有的区域气候状况,形成一种与城市周围不同的局部气候,被称为城市气候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城市气候的特点

由于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和高矮不齐的建筑物的高度集中,以及有多种铺装材料鉬成的复杂的道路系统。所以,城市无论在一天中,还是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,气温都高于郊外。据资料说明,城市与郊外之间的温度差,通常在23℃,最大可达5℃。因为城市气温较高,所以城市比郊外每年平均严寒日要少2天;霜冻日少天;而夏日要多天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城市排出大量热量以及各种有害气体,在城市上空形成一层蔚蓝色霾,像迷雾一样笼罩着城市。它不但使空气能见度大为降低,也使城市日照时数及太阳辐射比周围地区约减少20%。城市释放出来的一部分热量,再加之近地面层密集的烟尘,阻挡城市向天空的长波辐射,产生“热岛效应”,形成城市和郊外的有规律的气流循环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城市比郊外有较多的雾日,雾日日数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增加。一年四季城市中的云日日数比郊外多。相应的城市中阴天日数比郊外多,晴日数比郊外少。在夏季,由于城市增热作用,促使城市上空发展对流形成积云,自然会引起增加降水。据资料说明,市中心微雨最多。降大雨时,城市比郊外的降水量要大得多。城市上空常常下着雨,但是时间很短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城市有良好的排水系统,下垫面含水量极少。城市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都比郊外低。城市内建筑物密集,因此风速减弱。但在个别地区,风速也会增大。在路口、大楼拐角等地方容易发生涡旋。

冬季的城市上空易形成逆温,有*气体,扩散较差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城市气候的影响

总辐射减弱,日照减少。由于空气污染,尘块增多,大气混浊度增加,于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为减少。据对比观测发现,市区的总辐射约比郊区少10-20%。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减弱尤甚,有时甚至可减少到50%。同时,日照时数也逐渐减少。一般,城市和农村环境相比,日照要少5-15%。据观测,近50年里东京年日照时数已下降约70-80小时左右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市内呈现高温,存在热岛效应,城市好像一个温暖的岛屿。市区温度高,郊区温度低,等温线呈圆形分布。这种现象叫做热岛效应。据观测,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可使市区的年平均温度比郊区高0.5-1.0℃。但不同季节、不同的天气条件下,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的大小也不同。如年冬季一次晴朗天气条件下,在上海的对比观测发现市中心温度比郊区高6℃。热岛效应的形成,与城市上空污染物质的保温作用、地面蒸发耗热量的减少、风速小、减少热量水平输送、人为热量的释放和与生物体的热交换等因素有关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出现热岛环流伴随着热岛效应,产生热岛环流,尤其是夏季,城市中心气流上升,到一定高度则向四周流散,而地面则是郊区空气流向城市中心。

低湿、多雾、降水增加。市区由于排水良好,地面较干燥,蒸发很少,所以绝对湿度较郊外低,差值一般在1毫米以下。相对湿度则因市区温度高,以致偏低更多一些。据欧洲观测,年平均相对湿度城市与郊区相差4-6%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缓解城市气候的问题

风是热岛效应的“天敌”。当风刮起来的时候,热岛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,通过大气环流,热岛与周围地区的空气进行交换,以此降低自身的温度。

恢复和发展城市湿地,彰显其生态功能湿地可调洪滞流,补充地下水,吸收和降解污染物,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,缓解城市热岛现象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推行城市立体绿化,建设生态文明。立体绿化是突破城市绿化瓶颈的好办法,充分利用空间,在房顶、墙壁、阳台、窗台、棚架等处栽种攀缘植物,以增加绿化覆盖率,改善居住环境。

适时开展人工增雨,缓减城市高温热浪。人工增雨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,通过飞机、大炮、火箭等对局部大气云层施加催化剂,促使云中更多的水分形成雨滴降落下来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了,但我们也要在享受这份美好的同时更加爱护我们的居住环境!

番外探讨:

“热岛效应”与“雾”的关系你知道吗?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城市变花房,花却枯萎了